首页

回眸s女王

时间:2025-05-25 07:22:34 作者:越南旅行商赴广西踩线 访胡志明旧居促旅游合作 浏览量:96472

  中新网鄂尔多斯12月6日电 题:鄂尔多斯“90后”矿工井下“保供记”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进入保供季(即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后,34岁的矿工王怀虎并没感觉到比往常更忙碌。他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转龙湾煤矿,“保供进入常态化,我们只需按部就班地下井工作就可以。”

图为“90后”矿工王怀虎。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摄

  12月5日7时许,王怀虎参加完煤矿的班前会后,赶往澡堂换上井下工作服,在与同伴寒暄后,他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乘坐胶轮车下井,开始了8小时的工作。

  作为一名采煤车司机,王怀虎在井下的主要工作是操作采煤车上的各种按钮,工作最累的部分是“下班前清理垃圾,但那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王怀虎是山东人,6年前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之后来到鄂尔多斯,成为一名矿工。

  当初选择当矿工,他的母亲一直担心着,“其实我第一次下井也很忐忑,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恐惧感消失了,在井下工作并不累。”

  “每月只需上20天班,剩余10天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下班后可以去煤矿内的文体中心打台球、打篮球,还可在阅览中心找本书看看。”王怀虎说,现在煤矿的安全保障工作科学又智能,而自己的工资收入和假期都很理想,幸福感满满。

  与王怀虎一样,26岁的邢昊川也拥有着大学学历。2023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考试来到转龙湾煤矿工作。

图为“90后”矿工邢昊川。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摄

  邢昊川是一名煤矿胶轮车司机,他的工作是将煤矿职工送至采煤工作面,并负责将他们接送至井上。

  对于矿井的智能化,邢昊川感触颇深:一切都在颠覆外界对矿工井下生活的认知。

  上班时刻,邢昊川的胶轮车在驶入矿井时,全程亮如白昼。“整个矿井内光线明亮,车辆还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能实时捕捉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画面清晰地呈现在我的显示屏上,我可以在巷道中穿梭自如。”

  煤矿智能化也为邢昊川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当车辆需要维修或保养时,系统会提前发出预警,并给出具体的维修建议。这不仅减少了车辆因故障导致的停工时间,还让我对车辆的维护有了更加科学的规划。”

  邢昊川称,工作结束后驾驶着胶轮车缓缓驶出矿井,是自己最放松也最幸福的时刻。

图为转龙湾煤矿的采煤工作面(调度中心拍摄)。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摄

  “我们现在约有50名大学学历的矿工,大多数都是‘90后’。”转龙湾煤矿智能化办公室负责人王浩东表示,进入保供季后,大家都对智能化开采带来的便利与安全不断点赞,有矿工还将自己的井下生活发到朋友圈中。

  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在安全系数有保障的情况下,如今作为一名矿工其实很幸福,“收入高,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找对象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拜登与特朗普在白宫会面 握手致意

持续约两个小时的分享会很快结束,现场观众有的去体验宣纸拓片,有的则排队请教格旺。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后,格旺不忘再次邀请:“我们有很多一手资料,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研究,共同将西藏石刻艺术的美好呈现给大家。”(完)

阿富汗、巴基斯坦发生冲突致十余人伤亡

创优安置就业保障。山西在全国率先实行转业军官“直通车”和积分选岗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全省域打通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管理岗和专技岗渠道,五年来接收安置退役军人10133名,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和参公岗位比例为94.6%,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比例为70.8%。紧密衔接国家政策,强化教育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税收、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适应性培训5.1万名、职业技能培训1.88万名,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70场,为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贴息贷款4743万元,累计减免税费5949.6万元。

联播+|春天的事业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连续性。语言文字是承载与传播文明的主要介质,中国的语言文字尽管不断发展演化,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大一统政策后,在全国范围内,以中原地区为主的语言文字体系就确立并延续了下来,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直至今天。和历史书写的连续性一样,语言文字的连续性也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生动体现。

航行警告!渤海北部进行军事演习 禁止驶入

雷宏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研会有许多会员企业已经在大陆生根发展三四十年,他希望能推动传承工作,依靠台商的下一代,用新人的创新思维激发父辈企业的新活力。“大陆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如果不去(大陆)发展,还能去哪里?”

强监管来袭:国信证券18天收两份警示函,券商密集接罚单

2023年11月,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希望各国专家学者“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2023年12月,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良渚的文明之光穿过岁月时空,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精神力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